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部门信息

县司法局:李集司法所带货更“带法” 流量变“法量”

日期:2025-11-13 15:25

来源:县司法局

浏览次数:

选择阅读字体:[ ]

近日,李集司法所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尝试——将普法讲堂搬进了人头攒动的助农直播间。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蹭热点”,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它打破了传统普法的“次元壁”,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从“单向灌输”到“场景沉浸”。在本次活动中,司法所工作人员没有生硬地照本宣科,而是以直播间里正在销售的特色农产品为切入点。例如,在推销“李集黄金梨”时,普法员顺势引出“农产品买卖合同注意事项”;在介绍土鸡蛋时,巧妙融入“网络消费维权指南”。这种“即看即所得”的普法方式,将法律知识与农民、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紧密捆绑,实现了普法内容与直播间场景的深度沉浸与融合。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直播的实时互动优势,普法从“我讲你听”变成了“你问我答”。针对网友提出的“买到假种子怎么办?”“合作社股权如何划分?”“直播带货遇到恶意差评如何维权?”等具体问题,普法员现场提供“法律诊断”,给出了清晰、实用的解决方案。这种高互动性使得普法效果立竿见影,法律“干货”在问答中真正被受众所吸收。

从“泛泛而谈”到“精准滴灌”。活动内容覆盖了从“产”到“销”的全链条。产前涉及土地流转、农资采购合同;产中关乎农业保险、劳动用工;产后则聚焦于电商合同、知识产权(如品牌、包装保护)、消费者权益等。这种全周期的法律视角,帮助农业经营者系统性地识别和防范风险,是将法治思维深度嵌入乡村产业发展肌理的一次有力尝试。

从“普法活动”到“治理创新”。直播间成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移动司法所”,它打破了时空限制,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将专业的法律服务送达田间地头、送到村民指尖,极大地降低了民众寻求法律帮助的门槛。通过为助农电商“排雷扫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层次的、可持续的软实力保障。

普法探索,永不止步。李集司法所将继续推动普法工作与时代同频、与群众共振,用更鲜活的形式,为乡村提供更精准的法律服务。(惠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