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部门信息

鲐背老人赵文龙醉心书法老有乐

日期:2017-12-20 10:02

来源:县文广体局

浏览次数:

选择阅读字体:[ ]

书法有着无穷的魅力。上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不断探索。我县老人赵文龙,今年93岁高龄,几十年来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退休之后每天在家就是看书写字,过着“桃花源”式的幸福晚年生活。

赵文龙年幼时读的是私塾,10岁起就开始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参加工作后,曾在青年团、宣传部、信访组、农机局等多家单位任职,在此期间练习书法一直是老人最大的业余爱好,闲暇之余喜欢摘抄《百家姓》、《三字经》、《论语》等一些古籍经典。说起抄书的好处,赵老脱口而出“修身养性”。“写书法的时候,不仅坐姿要端正,心也会变得很安静。”赵老说,不争不抢、不浮不躁的心态,让他感觉“很幸福”。心情好了,身体也差不了。

“父亲在退休后更加勤快了,一有空就练,练得特别投入,有时练到手发麻、身发汗,练书法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养生功’。他还经常教育我们:多写多练、手腕灵便;动手动脑,延缓衰老。”老人的小女儿赵凯边说边从屋里拿出了老人的“宝贝”,有《延寿宝卷》、《词律浅谈》、《小杂记》,都是工整的大楷手抄本。“他不抽烟、不喝酒,茶也不喝,唯一的爱好就是写字、看书。”走进赵老的书房,虽然只有不到5平米,但在书架上却整齐排列着《毛泽东诗词鉴赏》、《四书五经》、《中华对联》等各类书籍,几支不同规格的毛笔静静地悬挂着,仿佛在向人倾诉着它与老人一起走过的时光。“我们搬过一次家,丢了不少书法作品。现在,我们就很注意了,把父亲所有的作品全部收藏起来了。”赵凯说,科技发展到今天,很多人别说练字了,连写字都很少了,都是用电脑打字。他想把父亲的作品留下来,当做“传家宝”,给子孙后代看一看。

赵老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都会在书房看二、三个小时的书,家里还专门订了《老年报》、《半月谈》、《精品健康》等书报杂志。“父亲从60岁开始上老年大学,到91岁时还每天坚持骑车去上课。家里人常开他玩笑,说他上了30多年的大学还没毕业。”赵凯告诉笔者,这两年老人身体不是很好,更多是在家里学习。“现在虽然跟外界联系少了,但报纸、新闻可一天没落下,了解国家大事、知晓国际形势也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说起时事新闻,老人顿时来了兴致,小到灌南的双城同创,大到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说的是头头是道。(殷开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