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部门信息

畜牧兽医站开展食用菌废菌糠的动物饲料化技术推广和应用

日期:2018-01-31 08:26

来源:县畜牧兽医站

浏览次数:

选择阅读字体:[ ]

近年来,我县食用菌产工厂化生产飞速发展,已拥有大中型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60余家,全县年产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海鲜菇等食用菌鲜菇45万吨,销售收入超40亿元,县域工厂化食用菌企业集聚度全国领先。

菌糠是指以棉籽壳、甘蔗渣、木屑、玉米芯、豆粕、玉米及多种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后的废弃培养基。通过食用菌菌体的生物固氮作用、酶解作用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菌糠中含有大量的菌丝蛋白、结构性多糖等营养物质和多种糖类、有机酸类、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复合物,其营养价值比原栽培料有所提高。我县每年产生菌糠60余万吨,其中杏鲍菇菌糠达30余万吨。若随意丢弃不但是对宝贵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环境污染。菌糠营养价值相对较高,可以部分代替饲料,而且可一年四季供应、方便收集、价格低廉,可大幅降低反刍动物的饲料成本,实现食用菌栽培——牛羊养殖一体化,减少环境污染。江苏省养羊业以规模化舍饲为主,粗饲料资源短缺,菌糠的饲料化利用潜力巨大,菌渣中含有糖类、有机酸、酶和生物活性物质,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但目前饲料化应用比例较低,其在羊上的饲喂效果及适宜添加比例尚待研究。

当前省内主要养殖的品种是波尔山羊的杂交羊及适宜舍饲的高繁殖力绵羊品种——湖羊。羊的生产阶段可大体划分为羔羊、育成羊及育肥羊等,根据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及生产目的实施分阶段精细化饲喂可在保证一定增重速度的同时降低饲料成本。其中菌糠饲料适宜的应用阶段是育肥期、育成期和母羊(空怀期和妊娠早中期)。灌南县畜牧兽医站测定了杏鲍菇菌糠的营养成分,并利用不同添加比例的菌糠、发酵菌糠在山羊育肥期及湖羊育成母羊群体中开展饲喂实验,旨在探索其在波杂山羊及湖羊中饲料化应用的轻简化方案,为加快菌糠的饲料化应用提供参考。目前试验经验总结认为菌糠饲料化利用总体可行,但需要注意鲜菌糠原料的易霉变问题,其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可观,可以较大程度降低肉羊养殖成本,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王恒昌 朱刚)

杏鲍菇废弃培养基

菌糠发酵饲料制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