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公安局聚焦警情民意,通过合成化打击、精准化防范、集约化宣传、多元化治理,向威胁群众财产安全的电信网络诈骗发起猛攻,全方位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空间,有效遏制其高发态势。截至9月底,全县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案损同比分别下降10.5%、15.3%,破案数和抓获涉诈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均上升5倍,实现了“两升两降”的目标。
合成化打击:斩断电诈“黑灰产”链条
“对接报的现行电诈案件,实行‘每案必盯’‘每案必研’‘每日必商’的工作制度,同步推行多警种合成作战,强化破案攻坚,通过全生态、全链条打击,确保打出警威、打出成效。”副县长、公安局长曹伟说。他们推行“警种主战、所队捆绑、全警联战、警企同战”的合成化打击模式,运用“信息研判、侦查打击、行动反馈”的高效闭合运行机制,围绕资金流、信息流,开展拓展关联、深度研判、精准出击,彻底斩断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链条。
5月13日,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辖区某护理院网上缴纳的4370元电费涉嫌洗钱犯罪,经缜密侦查,确认系一个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犯罪团伙以代缴电费方式实施洗钱犯罪。办案民警随即远赴广东、湖南、江西等地,一举捣毁该犯罪团伙,将毛某等4名团伙成员悉数抓获,还串并带破全国多地同类案件30余起,涉案资金逾5000万元。
为精准高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县公安局向反诈中心增派一批侦查办案能力强、平台运用操作精、网络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力量,让反诈中心成为集预警劝阻、快速反制、科学研判、精准打击、宣传防范于一体的联合战队。今年5月份,一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冒充某消防大队领导,以采购消防物资为由,骗取新安镇居民孙某23.6万元预付款。办案民警闻警而动,很快锁定犯罪团伙成员,并远赴河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将9名涉案团伙成员悉数抓获,帮助孙某挽回了被骗款。
他们在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同时,深入推进“云剑”“断卡”“蓝剑”等专项打击行动,聚焦“人、卡”两大核心要素,从开卡人入手,紧盯资金流向、人员信息等数据,向上溯源追查违规开立、贩卖“两卡”和对公账号的网点,向下顺线追查收购团伙,通过挖线索、打平台、端窝点,提升打击战果、减少现实危害。截至9月底,先后打掉“引流”犯罪团伙3个、“两卡”犯罪团伙16个,抓获涉“两卡”、帮信、偷渡等黑灰产犯罪嫌疑人102人;相继侦破“6.27”“7.22”组织偷越国边境案两起重大案件,斩断一条前往境外从事电诈和跨境赌博偷渡新通道。
精准化防范:提升预警劝阻止付质效
县公安局坚持把打击防范电诈犯罪作为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专班,加强源头综合整治,通过信息搜集、预警劝阻、数据分析、警种协同、合力打防,全方位压降电诈犯罪空间。
“你好,请问是陈先生吗?我是反诈中心民警,刚刚接到预警信息,你下载的某投资平台APP涉嫌诈骗,请不要上当。”7月1日16时许,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孙兵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与正在准备投资理财的李集镇居民陈先生取得联系,通过耐心讲解和劝导,成功制止一起被诈骗案件,为其守住了10万余元的银行存款。
县公安局坚持汇聚全网资源,强化数据赋能,努力把电诈犯罪阻止在“路上”、将损失阻在“发案之前”,千方百计守好群众“钱袋子”。今年来,他们根据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在全县精准开展短信、电话、见面劝阻活动,先后预警劝阻7.5万余人次,避免损失620余万元,金融部门通报的145个涉诈风险账户,均得到及时核查处置。同时,加强警企联动,在全县55家金融网点落实“LED滚动提醒、ATM机操作提醒、储户短信提醒、大堂经理安全提醒”制度,敦促人行、通信运营商主动监测传递涉“两卡”等违法犯罪线索,为精准高效打击争得先机。
他们还依托国家反诈中心大数据平台,第一时间开展“报警人+110指挥中心+县反诈中心”“三方通话”,及时查询冻结涉诈银行卡号,大幅提升了资金拦截效率。截至目前,共止付冻结银行账户679个、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同比分别上升26.9%,23.7%,及时为群众挽回损失189万元。
集约化宣传:形成全民防诈反诈共识
针对诈骗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县公安局把深化宣传、提高群众免疫力作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项反诈基础工作加以落实,通过在全县组织开展“全民反诈 惠泽平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全民防诈反诈意识。
“电话那头自称是公检法人员,他们说为了保障我的银行卡账户安全,要求我按照他们提供的链接下载一个APP,并在APP上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9月15日,新安镇人民社区的汪大爷说,他幸亏听从社区民警的耐心劝阻,要不自己银行卡里的2000多元工资款就没了。
县公安局组建反诈宣传战队,制作预警信息、反诈周报、“小曹小课堂”等短视频,通过微信、抖音、广播电台、公交电视、电梯传媒等及时滚动播报;组织600余名社区民警、网格员与1700余“十户长”“楼栋长”联动,开展入户反诈“敲门行动”,向居民“滴灌式”讲解投资返利类、兼职刷单类、冒充公检法类、养老服务类等常见诈骗的手段和防范技巧;在小区和沿街店面、出租车LED屏等滚动播放反诈语音、标语,让反诈音像遍布全县每个角落。并“手把手”指导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为群众开启反诈拦截保护模式。
对梳理摸排的电诈案件高发区域,灌南县公安局组织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等力量,逐栋逐户过筛式、点对点上门宣传,通过采取上演反诈舞台戏、走访座谈、发放讲解宣传册、签订反诈承诺书等形式,让群众接受全方位、沉浸式反诈教育。同时利用“法治副校长开学第一课”,为全县86所中小学、12万余名学生及其家长开设反诈讲座。并深入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为财会人员解密“杀猪盘”“冒充领导”等诈骗套路。今年来,先后开设反诈讲座96场、警民恳谈会123次,举行广场路演、送宣下乡等30余次。
多元化治理:铲除电诈犯罪滋生土壤
为实现打防电诈犯罪效果最大化,县公安局积极推行“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联治”的防诈反诈新模式,充分发挥联席办作用,严格通报、约谈、督导等机制,倒逼属地党政部门和相关行业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滋生土壤。
他们在建立机关警种与基层派出所结对帮扶机制的基础上,依托反诈联席会议机制,推动金融、“三大运营商”等部门组建反诈工作专班,压实主体责任,堵塞管理漏洞,增强打防密度。运用“县局反诈中心和商业银行、通讯运营商的一识别、二联查、三报告、四联动、五反馈”的“12345”联络协作机制,严管控开卡流程,破解“两卡”治理难题。
县公安局还组织基层派出所对滞留境外涉诈人员的劝返逼投,将清查核减纳入派出所绩效考核,增加计分权重,使滞留境外涉诈人员大幅度减少。同时紧盯在灌涉诈前科人员,实施“一人一策、一案一策”,严格落实限制出境等措施,并会同乡镇、司法、民政等部门共同加强属地管控、教育帮扶,最大限度降低重新犯罪率。(王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