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灌南要闻

推进融合教育 共享一片蓝天 让残疾儿童拥有更多获得感

日期:2017-11-14 08:45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选择阅读字体:[ ]

对于天下父母来说,最开心的就是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却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非常的不幸,从出生开始就不会哭不会笑,甚至不会走路……

创新方法,建立“康教结合”共融模式

在县残联的康复中心训练室,记者看到孩子们正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做着各种康复训练,有的在做理疗,有的在练习走路,有的在老师的辅助下做康复运动……

家住李集乡的马女士和他五岁的儿子也在其中。“我家孩子18个月的时候发现肢体不大好,不会翻身不会坐,大人叫他也没反应。当时跑了不少大医院检查,说是头脑发现异常放电,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说话走路,马女士非常难过,后来听村里人说,县残联设有免费的康复中心,便带着儿子过来看看。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年的康复训练,马女士儿子的手脚一天比一天灵活,语言表达也有了很大进步。“国家能出资提供一个免费机构给我们这样的孩子做康复训练,我很感动。这是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做的大好事,大实事。”马女士感慨地说道。

近年来,县残联立足全县低视力、智力、肢体(脑瘫)、听力语言四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在每年为200多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的同时,根据残疾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入学前教育内容,为他们进入普小随班就读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对智障、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引入学校教育机制,康复训练场所硬件设施、教学工具等模拟学前班设置,同步开展引导式康复,聘请特教老师强化教学;对脑瘫残疾儿童,在实施康复训练基础上适当加入幼教内容,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步加大教育比例;对具有进入普小随班就读能力的残疾儿童,协调教育部门容纳到学前班学习,提前适应学校环境。

今年初,县残联还着力打造了以残健共融为主旨的“七彩乐迪”儿童之家,接纳智力、听力残疾儿童57名,健全儿童51名,让普幼特幼同伴同学、和谐共处,构建了“彼此关爱、相互包容、多方支持、共同进步”的融合教育环境。

多措并举,完善随班就读帮扶机制

家住三口镇张湾村的脑瘫患儿小闯,曾在我县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进行免费训练,并被列为嘉道理项目全纳教育服务对象。县残联根据实际情况,为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并安排村康复指导员为他提供家庭康复训练指导。通过一段时期的恢复,小闯不仅能自由活动,而且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而最让小闯高兴的是三口镇中心小学还特意安排了一名教师为他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聪明、好学的张闯学习进步特别大,学习知识和同龄的孩子基本差不多。随后,在县残联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下,小闯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三口镇张湾小学的一名一年级新生。

“由于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受到身心发展的制约,在心理发展、认知活动和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健全儿童存在差距,需要在校园内外建立一系列帮扶机制,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县残联理事长沈宽平告诉记者,为此县残联大力开展未入学残疾儿童摸底调查工作,从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家庭成员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入手,认真分析未入学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入学方案。一是针对有条件入学的残疾儿童,充分发动区域内教师、党员干部及乡村残联工作者上门做好家长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把孩子送入校园随班就读;二是积极构建校园帮扶机制,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机制,建立辅导小组、残疾儿童接送小组,制定个别化教案等方法,不断提升帮扶效果,同时,对残疾儿童就读的学校进行厕所坐便器、扶手安装、台阶坡道建设等无障碍改造,尽可能为残疾儿童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三是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居家康复工作,配发腋拐、助行器、轮椅等辅助器具,并安排乡村康复指导员上门指导康复训练。

整合资源,开展“送教上门”优质服务

今年8月,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志愿者已连续三年来我县开展“送教上门”义务助残活动,他们为我县部分重度残疾儿童提供为期一周的全天候“送教上门”服务,让那些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上学的孩子受到了一次特别的教育,并享受到和同龄人相处的乐趣。

在孩子们家中,志愿者们为他们带去了玩具和书籍,并与他们们一起游戏、聊天。“我负责的是一个14岁下肢不健全女孩子,名字叫小洁,她是一个‘玻璃人’。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姑娘,给我的感觉是十分内敛,大大的眼睛里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期待,对陌生人的友好,但是好似又不敢表达。”志愿者的领队葛文静表示,看到这些孩子认真、耐心的学习着知识,她十分满足。“能让这些‘折翼天使’触碰到他们渴望的天空,哪怕汗流满面,哪怕困乏,都觉得是一种欣慰。”

据了解,对于不具备入学条件的重度残疾儿童,我县残联对相关社会资源进行了整合,开展送教上门、残健融合、远程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工作。联合县教育局,安排辖区学校的责任教师实施送教上门;联合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和志愿者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及家长与健全儿童及家长残健融合活动,让残疾儿童和家长体会正常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引导他们消除自卑心理,主动融入社会;对于具备网络条件的重度残疾儿童家庭,联系县内外爱心组织、志愿者和乐于奉献、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远程送教。

沈宽平表示,开展融合教育对于残疾儿童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的工作中,县残联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按照中残联及省、市残联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强力推进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社区康复合作项目为抓手,立足新起点,制定新办法,落实新措施,探索新经验,全力加快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步伐,努力让全县所有残疾儿童都能共沐幸福阳光、同享一片蓝天,都能实现学有良教、学有所成,都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王千 史爱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