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灌南要闻

一增二减三兜底 我县坚决打好脱贫致富攻坚战

日期:2018-08-06 16:46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选择阅读字体:[ ]

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两大核心目标,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长效脱贫的致富新路。

据悉,全县共有省定经济薄弱村28个,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8020户、74307人。2016年以来,全县坚持“精准可持续”理念,深入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创业帮扶、改善民生帮扶、整村推进帮扶、片区联动帮扶、社会力量帮扶六大工程。截至2017年底,已脱贫13484户、38513人(2016年脱贫7392户、21364人,2017年脱贫6092户、17149人),脱贫人口占所有建档立卡人口的51.8%;2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2016年5个,2017年17个),占全部经济薄弱村的78.55%。2017年度省脱贫致富工作成效考核处于全省12个重点县区第一方阵。

全县坚持“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产业主导、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确立了“项目跟着市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农户跟着能人走、资金跟着农户走”的“四跟四走”精准帮扶思路。针对低收入农户,采取“一增二减三兜底”帮扶举措,“增”指实施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及企业用工、金融扶持等增收项目;“减”指实施爱心助学、健康扶贫、免除“一事一议”费用等减负项目;“兜底”指对因老、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的无劳动能力农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针对经济薄弱村,探索出与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养殖业、利用后方单位资源、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园建设、落实上级配套政策等相结合的“六个结合”帮扶机制。2016-2017年,共实施各类到村帮扶项目148个。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动态调整”的原则,我县整合各方资金,突出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目前已确定了2018~2019年全县实施的第一批39个精准扶贫帮扶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立项申报工作。

我县紧紧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两大核心目标,始终坚持“精准、务实、可持续”三个原则,加快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到2019年,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所有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今年计划1万名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并巩固提升8个已脱贫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加快突破14个市县经济薄弱村;创建市级扶贫产业园1个、电商扶贫示范村2个、“一村一品一社”示范村8个。

我县把“一人就业、一户脱贫”作为有劳动力农户脱贫的关键举措,实施好《促进就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推进就业扶持、送信息下乡、送技能下乡等十项措施,落实好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菅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政策(一次性1000元/人),更大力度推进贫困家庭通过公益性岗位及进企业实现增收;实施贫困妇女家门口就业工程,充分发挥来料加工就业门槛低、居家灵活就业的优势,解决妇女就近就业问题;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宣传,借助信贷支持,鼓励建档立卡户自主发展产业项目,力争年度投放贷款金额再上一个新台阶。

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理念,按照乡镇主导、量体裁衣、资金整合、特色优先、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动态调整原则,突出政策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统筹用好近1亿元的各类扶贫资金,明确将其中70%左右的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类项目、10%左右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前期充分调研论证,初步形成2018-2019年项目库,项目既紧扣全县既定的四大主导产业,又立足各乡镇、村的资源禀赋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强村产业,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把低收入农户增收有效融入到项目中,实现扶持产业做大做强、低收入人口受惠双重效果。

认真组织实施“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年”活动,按照问题清单化、政策项目化、责任具体化的原则,扎实推动行业扶贫。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出台《灌南县“百企帮千户”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倡导动员县内民营企业投入扶志扶智、产业就业和光彩扶贫行动。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按照新调整的小额贷款政策,努力提高扶贫小额贷款投放效益和使用绩效,帮助低收入农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发展产业实现增收,在符合相关政策、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贷款使用机制,真正发挥出贷款的最佳效益。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众低保、就医、入学等帮扶政策,织牢织密兜底网络。对照“零遗漏、零差错”标准,在今年7月份将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480元基础上,2019年再提高到月均500元以上,将所有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进一步完善健康扶贫医疗补充政策措施,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全额补贴,在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特惠保”救助政策的同时,扎实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确保让贫困人口能够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统筹整合更多资源助力教育发展,更大力度资助减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学杂费减免等,更好地发挥教育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刘青 李静 崔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