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9月下旬以来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我县秋熟作物收获腾茬推迟、田间湿烂,小麦秋播进度较常年有所推迟。近期随着天气转好,我县小麦即将进入大面积播种高峰期。小麦是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安全生产关乎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的基础。近年来,特殊异常天气频发,麦田杂草出草峰次不确定性加大,防除难度增加,对小麦生产构成一定威胁。希望各镇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农户普及土壤封闭处理的重要性和技术要点,确保土壤封闭处理技术落实到位;强化分类分区分田指导,切实做好秋播麦田杂草防控工作,有效应对特殊气候给杂草防除带来的不利影响,夯实来年小麦丰产丰收基础。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综合防控压低杂草基数
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措施控制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后期化除压力,创造利于小麦高产、稳产的生长环境。近日,天气转好,广大农户要力争适期播种,为冬前封闭化除争取时间;要结合小麦播前秸秆处理和土壤耕旋,做到播前深翻、播后镇压,减少当茬杂草发生量、提高土壤封闭效果;要加强沟系配套,确保雨能排、旱能灌,提高化除药效,降低药害风险。
二、抢抓农时做好杂草化除
要科学运用“土壤处理为重点、茎叶处理为补充”的化学除草措施;坚持因苗、因田施策。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1个月降水会偏少,广大农户要立足当前有利时期,抢抓“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和“苗后早期”封杀结合除草两个关键期,牢牢掌握秋播麦田杂草防除的主动权。
针对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的田块,要抢抓小麦出苗前的有利时机,及时开展土壤封闭处理,减轻杂草发生危害;针对部分土壤缺墒的田块,要加大用水量提高土壤墒情,适时开展土壤封闭或封杀结合,减轻后期杂草发生危害;针对前期因土壤过墒、田间有积水等因素导致无法开展土壤封闭的田块,要掌握在小麦齐苗期开展“土壤封闭+茎叶处理”,实现一次除草“连封带杀”,减轻来年杂草发生危害。
土壤封闭处理技术措施:在小麦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可选用氟噻草胺(或丙草胺)+吡氟酰草胺(或氟吡酰草胺)+异丙隆、丙草·异丙隆、氟噻·吡酰·呋等土壤封闭处理剂;对去年多花黑麦草、大穗看麦娘发生严重的旱茬麦田,可选用砜吡草唑及其复配剂进行封闭处理。每亩用水量以30~40kg为宜。
“封杀”结合除草技术措施:在小麦齐苗期、土壤墒情适宜时,选用具有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双重活性的除草剂品种或复配组合,如吡酰·异丙隆、吡酰·异丙隆+氟噻草胺、异隆·丙·氯吡或“异丙隆+封闭药剂”等,进行“封杀”除草。每亩用水量20~30kg为宜。
三、注意事项
1、把握冬前杂草防除关键期。要根据苗情、草情、墒情、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开展除草。要坚持“治早治小”。
2、科学合理用药。根据田间草相或上年度杂草发生情况,重点关注往年杂草发生严重的田块,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水平;合理混配使用除草剂,降低药害风险。
3、根据墒情,加强田管。要根据土壤墒情合理选择用水量,冬前土壤封闭若遇干旱天气、土壤缺墒时,可趁雨后及时施药,或通过加大用水量人工造墒提高土壤封闭效果,封闭用药后田间不能积水;如遇长时间降雨或暴雨,要及时清沟理墒、排水降渍,降低药害风险。
4、避免低温药害。选择在气温5℃以上晴好天气施药。阴雨天、大风天、寒流前后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或雾滴飘移产生药害。
5、要均匀喷药,做到不漏喷、重喷。施药后喷雾器械要冲洗干净,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及时回收。
灌南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