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楼镇:抓城建美家园兴产业

2021-04-30

近年来,田楼镇紧盯县域重点中心镇发展定位,以规划引领城镇建设,确立直面服务临港,错位对接响水,做强交通枢纽,做优配套设施的工作思路,高标准完成镇域详规、控规,统筹推进城镇开发、产业培育、商贸物流配套以及人居环境优化等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做优做实。

田楼镇区位独特,处于连云港、盐城两市以及灌南、灌云、响水三县交界,南临苏北黄金水道灌河,与盐城市响水县城一桥相连,是连云港市东南门户。境内204国道、连盐铁路、G15高速纵穿南北,345省道、县产业大道贯通东西,拥有26公里灌河深水岸线,“公铁水”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该镇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便捷条件,在城镇建设上动脑筋、下工夫、做文章,重点实施 “一、二、三”工程,走出一条建城镇、带商贸、兴产业、促民生的和谐共荣发展之路。

一条风光带做美扮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模企业推动,加大投入,灌河大堤千米走廊美化亮化,建设特色鲜明,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的临河亲水风光带。

两片区域互融发展。坚持新老镇区同步开发建设,着力提升建设品位。老镇区建设以204国道为主轴,多渠道投入,完成金河湾一期、锦城花园等13个商住小区,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商业贸易扩量提质。新镇区以产业大道、长安路等“五纵五横”干道为主线,全力构建城市会客厅、邻里中心、商贸新城、长安家园以及茂华新村等项目,新增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布局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绿化亮化以及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等配套到位,餐饮、建材、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形成气候,带动就业1520多人。

三线联动精心打造。全力构建345省道与204国道、G15高速与345省道、产业大道与204国道三个交汇节点,三线齐动,积聚多方资源和力量,加大财政投入搞配套,打造商贸集中区、工业产业区、物流服务区,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贴近服务,排忧解难,高效推进。田楼大桥口及周边商业贸易吸引各类经营户310多户;G15高速与345省道交汇处的沿海产业中小企业园提档升级,入驻企业12家,直接带动就业1600多人,月收入3500元以上。345省道以及产业大道沿线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镇村两级的全力扶持下,规模不断扩大,特色农业有声有色,葡萄、西瓜、草莓、西兰花以及桃梨等经济作物面积5000多亩,带动当地680多名剩余劳力就近务工。融盛葡萄专业合作社出产的夏黑、阳光玫瑰优质品种多次荣获省级果品展览会金奖,田楼葡萄小镇叫响品牌。

为保证城镇建设做大做强,该镇从内外环境优化入手,坚持政府引领,市场化运作,群众参与,镇域环境卫生多层面延伸扩展。以国家卫生城镇、文明城市、健康乡镇等创建为统领,引进专业公司主导抓业务,镇直部门督导抓跟进,干部群众参与抓治理,实施五项分类工程、五个重点路段、五个重点行业和八个指定区域的“5558”集中行动攻坚方案,日检查、日会办、日处理,以督查发现问题,以难题会办解决问题。公共空间清理、农贸市场整治、水环境提质、产业培育发展提升行动坚持以点带面、全面开花,推进镇村整体形象大提升。204国道镇区段近4公里破损辅道实现黑色化,建成隔离带,国道与人行辅道分离,彻底改变人车混行抢道局面,保证群众出行交通安全。镇区重要点位新建2公里人行步道样板段,绿化亮化,成为镇区新亮点。集中清理拆除沿街两侧乱搭乱建、乱堆乱放330多处,整治店外经营及不规范店招店牌420多户,施划机动车停车位1260多个,非机动车停车位5000多米,粉白墙体30万平方米。青盐铁路5公里果木基地建成绿色景观长廊。新盘、耿冯等7个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新铺管网近3万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覆盖,全镇人民共享宜居美好环境。

“人行辅道建起来,中间隔离做起来,花草绿化配起来,现在的镇区环境是越来越美,感觉好极了!”长茂村老党员朱同霞感慨万千。“如今行人走辅道,机动车走大路,各行其道很安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人车混行抢道现象,交通事故明显减少。有这么大的变化,镇村干部没少盘心思,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殷倩 王晓华 方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