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乡镇动态

堆沟港镇:推动农民住房条件改善 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

日期:2020-04-23 09:10

来源:堆沟港镇

浏览次数:

选择阅读字体:[ ]

江苏全面小康短板在苏北,苏北短板在农村,农村短板在住房条件。2018年的调查显示,苏北仅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房就有近50万例,其中大部分是年代久,面积小,质量差的单砖房。甚至还有危房。为此,江苏在2019年全面启动了苏北农房改造工程,当年省级财政预拨101亿元专项资金,改善了1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同时完成了9691户省级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农村危房改造。

农房改造后的苏北农村社区啥样?仲春4月,当我们走访三队新型社区时,映入眼帘的是幅美丽的田园面卷,一个充满“闲居湖畔水上桃源”风情的新农村。

电气化发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4月20日中午,三队村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内,农民郑永平和老伴在新家烧饭。从老房搬到13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郑永平感慨:“生活环境好了,还通电通水通网,连做饭都用沼气,真好!”

郑永平家用的沼气是镇里的秸秆太阳能气集中供复项目也是三队居住区的配套基硫设施,“基础设施完善了农民才能住得舒心。”三队村党支部书记郑亚建告诉我们。三队居住区安置二队和三队两个村的400多户居民,过去大家住得分散,带来不少问题。就以三队村的郑庄为例,老村横跨六七公里散落着10个村组配套无法跟上,农民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如今沼气站不仅消化秸秆、餐厨垃圾和厕所黄污实现垃圾循环利用,还帮农民节约日常花销。郑永平一家三口,充100元“沼气卡”,能用3个月左右。镇里统计按每户平均每月用气30立方米算,费用54元,如用液化气则需要84元,每月省下30元,日积月累,能省不少钱。

堆沟港镇对新建居住区实行集中供气的做法,受到群众欢迎。为此,我们正在制定全镇农房改善项目配套天然气集中供气的实施意见,计划从今年起,连续3年每年建约10个天然气集中供应村庄。

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如果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跟不上,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住房改善。

三队村村民朱锦乐说,三队村变化很大,这边又建了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也做得特别好,绿化、水电,还有天然气都安装好了,路桥全部也通了。

目前三队农民集中居住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土路变成水泥路,水、电、气、有线电视和网络接通,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起来,之前购房居住的群众一起获益。

人性化设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019年7月23日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推进会上,省领导要求集中新建农民住房的同时要同步建设好交通、通信、广电、给排水、垃圾收集处置等配套设施同步配置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

这一要求,真正契合农民群众的需求。4月21日,七队村农民张加荣走亲戚。晚饭一吃完,她就匆匆赶回家,加入跳广场舞的队列。去年张加荣家从村里老房子搬到镇上新建的七队新村,三口人住进90多平方米的新房。很快,她养成个新习惯——跳广场舞。“晚上7点多,二三十个姐妹到新建村部门前的广场上跳上个把小时,浑身舒坦。有照明,还装了大屏幕放跳舞的视频,有时还放放电影。”张加荣的话语里透着满足。

如何让农民群众搬出、住得好?如何有和利于壮大村极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们堆沟港镇党委、政府紧密结合化工、临港两大广业园区提档升级,通过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民住房,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探索出几条新路子。一是提高农房规划建设层次。我镇先后邀请苏州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连云港市规划设计院等多家编制规划单位,认真编写镇村总体规划、做到镇村布局规划与产业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先后设计2号桥、七队、八队新村、堆沟新村、金港1号、金色阳光、阳光华府等多处小区,在设计时尽量满足不同收层次的农民住宅需求,激发农民改善意愿。二是推进农房改善项目建设。近几年来,累计投资约3.7亿元,完成13小区建设,总建筑面积达23.12万平方米,建成住宅2600多套。去年,我镇着力推进金色庄园新型社区、美丽新农村(七队)两个项目建设,共投资7000万元,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总计918户,其中:入镇居住334户,新型社区124户,危房改造75户,插排插建365户,进城落户20户,超额完成县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全镇在前期大力建设农民集中住宅的基础上,以方便群众办事生活为宗旨,全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2019年,建成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9个村(居)提供集中办公的兴港便民服务中心,为4万余居民提供服务。同时,为丰富兴港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这镇投入20万元,建成占地300亩的兴湾湖公园和准港文化展示中心,对群众开放。总面积1600平方米兴港中心社区便民疏平点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0万元的五队长电力行线入地工程完工,1.5公里的五队街中心路改道工程完工。

田园化安置提增产业融合发展

4月下旬,完成新房装修后十队村农民祁东梅就张罗着搬家了。祁东梅很满意:“以后上班方便,过条马路就到。”50岁的祁东梅,是镇里农业园区产业的工人,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

因为化工园区安全距离的拆迁,自去年4月中旬开始,400多户农户陆续搬进新村,而紧挨新村同步高标准建设的,正是祁东梅打工的农业园区,目前已进驻40多家水产合作社。

“住上好房子更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堆沟港镇工业园区将引进企业可带动上万人就业。镇里另一个安置小区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计划明年6月上房。那时1600户居民的就业岗位,工业园区同样能满足。”

自苏北衣房改善工作启动以来,积极响应省委政府的号召,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农民住房条件改善要与乡村振兴、城镇化紧密结合,要以比契机大力发展、夯实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在(2019年--2025)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实施方案中重点突出,包含产业配套设计计划。有多种农业产业项目,还有临产园区的配套企业。其中八尺新型社区有4个配套项目,包括水产养殖基地、南美北对虾育苗大棚、种养农产品销售中心,项目责任人都是镇农业园区主任和分管领导担任。

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施集中居住安置过程中,我们要求安置点靠近田园和贴返企业,让农民住居离生产生活方便能够留得住,在今年计划安置的五队、七队、兴港等三个农村新型社区的1200户住户,全部靠近临港产业园区周边。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在2021年前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0个;2025年前农民群众有改善意愿的老旧房屋和“空心村”改造基术到位,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2035年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全面改善,城乡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祝银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