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以来,县人社局切实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扩就业、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就业创业富民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引培强县战略、坚决守牢社会保障民生底线、积极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一)坚持就业优先,稳就业、促创业形势持续向好。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凤还巢”计划,举办10余项职业技能竞赛、260余场各类群体专场招聘活动,建成3个人力资源市场,打造43个省市县级创业示范基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7亿元,各项补贴资金4700余万元。城镇新增就业5810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104人,分别比第十次党代会期间增长7.6%、13.8%。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2185人,创业带动就业54162人;引导返乡创业1981人、返乡就业31891人。职业技能培训4.5万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16287人。
(二)坚持民生至上,扩保面、强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扎实推进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行“五险合一”征缴模式,统筹城乡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20年末实现企业养老、工伤、失业参保人数分别为6.75万人、6.43万人、4.43万人,比2015年末分别增长24.2%、24.9%、0.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参保27.79万人,参保率99.9%,其中为贫困人口代缴保费4.5万人次,代缴金额454.6万元,实现贫困人员参保全覆盖。牢牢托底民生保障网,构建疫情时期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快速落地机制,共减免1.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面落实,“中人”待遇计发有序开展,职业年金制度基本建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县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幅分别6.5%、5.5%、5%、4%、3.9%;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待遇从2016年1737元/月/人调整到2020年2016元/月/人,发放总额为22.5亿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城乡居民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11.3万人,待遇领取水平达168元/月,同比增长56%,发放率100%。大力推进“同舟计划”,将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建立工伤预防多方协调机制,加大工伤预防宣传,工伤预防、康复和待遇补偿制度逐渐完善。强化基金监督和风险防控,“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机制切实抓牢,基金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社保基金安全运行。推行智慧社保,实现信息查询、参保缴费、退休认证、待遇领取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全县持卡人数达78.6万人,在人社领域实现身份凭卡、缴费用卡、待遇进卡等广泛应用。
(三)坚持人才支撑,重引培、善管理效应不断凸显。着力打造“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人才环境,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5265人。注重乡土人才培育,46名乡土人才入选省市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6名专家入选市级乡土人才中级评审专家库。优化人事管理服务,为全县近400余家事业单位核准岗位晋升变动备案手续1万余人次,岗位设置信息入库率、工作人员聘用信息入库率、聘用合同签订率均达98%以上,位居全市首位。
(四)坚持和谐稳定,抓维权、防风险能力明显提升。持续提升劳动关系领域社会治理能力,创建38家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建成维权调度指挥中心,农民工全部纳入实名制系统管理,农民工工资清欠率100%,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100%。构建“互联网+调解”平台,建成灌南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按期结案率100%,调解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