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为主题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生态县高标准创成,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促进就业创业、城乡污水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获得省政府正向激励。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预计“十三五”期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亿元、人均GDP6.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0元,分别是2015年的1.38倍、1.36倍、1.41倍、1.52倍。累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2亿元、规上固定资产投资66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69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76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工业用电量年均分别增长14%、8.3%。实际利用外资3.23亿美元,是“十二五”时期的3.65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扩总量、优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重大项目持续突破。累计签约超亿元项目206个,宏达循环经济产业园、东浦新型建材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珀然轮毂、馨而美家具等167个超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完成产业投资608亿元。工业经济质态向好。钢铁冶金行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实现翻番。板材家具行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实现外贸出口2.5亿美元。润普食品等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宫良木业等16家企业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载体建设取得成效。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园区,化工园区通过省级化工集中区认定,太仓灌南产业园加速产业集聚,新增三口、张店等5个镇级工业集中区,初步形成“2+3+7”“两区多园”发展格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到75%,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1%,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成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裕灌科技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设施葡萄面积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万亩,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81%,获评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县。现代服务业势头迅猛。颐高广场、恒基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商业综合体相继落户,亚欧农批、洲业汽车城等专业市场建成运营,人民路商业轴、苏州路商业圈初具规模,人气商气加速集聚。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通过4A级景区复评,汤沟酒生态文化酿造基地创成省级工业旅游区,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改革、聚要素,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综合改革深入实施。顺利完成机构改革,政府部门职责更加明晰。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试点综合执法和集成式审批改革,相对集中121项行政审批权限、3505项行政处罚权、76项行政强制措施,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网络管服务。推广“不见面”审批模式,高效运行一窗办理、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等机制,实现“2230”改革目标。镇级“1+4”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优化组建城发集团等四大县级国企。要素保障支撑有力。新增耕地1.23万亩,清理闲置低效用地1.19万亩,供应项目建设用地2.55万亩。向上争取各类债券91.2亿元,减免税费29.6亿元,提供应急转贷资金7.5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2.5%,工业用电成本下降25%,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科创水平持续提升。累计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拥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0.8%。建成省级重点研究机构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引进国家重点人才2名、省“双创人才”“双创博士”“科技副总”59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五年来,我们坚持重建管、提品质,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城市建管提质增效。累计投入资金522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512个,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7.2%增长到60.5%。改造棚户区面积49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59个,开发商品化住宅面积280万平方米。整治连通城区9条重要水体,民生桥、盐河三桥建成通车。连盐、连镇铁路开通运营,204国道、235省道、337省道等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新改建城区道路45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72公里,取缔非法码头157个,交通干线“五项行动”代表全市高分通过省级验收,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达标县。公共空间清理、禁违控违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镇村环境持续优化。创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5个,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7个,改善农房1.1万户。健全农村垃圾“收转运处”体系,无害化卫生户厕应改尽改,建成投用乡镇污水处理厂9座、村庄污水处理设施147个,创成国家卫生镇8个。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完成灌河治理、南六塘河治理等一批水利惠民工程。生态建设全面加强。高标准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新苏国丰新能源等50个环保项目投入使用,燃煤锅炉、饮用水源地保护、河道“两违”等专项整治卓有成效,空气优良率、PM2.5浓度、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在全国率先建立环资案件流域管辖制度。
——五年来,我们坚持补短板、强基础,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5.51万人,培育自主创业1.27万人,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低保、孤儿、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稳步提升,“阳光低保”经验全省推广。建成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拥有各类养老床位5000张。交付保障房2492套。脱贫攻坚成效显著。64460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4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标,历史性实现省级重点帮扶县摘帽退出。公共事业优质均衡。投入资金7.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3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提高到96.7%,第二中学创成省四星级高中,集团化办学、教师县管校聘等模式全市首推,创成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院、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新增省市重点临床学科20个,92%的基层医疗机构达省定建设标准。全省率先实现异地就医备案“掌上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省试点。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全省率先试点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有效调处化解信访积案236件,信访事项化解率达90.4%。荣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获评全市唯一“信用县”,李集镇新民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