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灌南

交通出行

2021-07-07


(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自2016年7月份以来,全县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约75亿元,圆满完成各项重点工程建设目标。

1.公路建设。建成了204国道、235省道、337省道等国省干线改扩建工程,以及灌农路、堆沟老中心路、X206等县道提升工程、345省道大修工程,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402公里,顺利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达标县。完成345省道化工园区段改线工程工可报告编制;有序推进长深高速灌南段扩建工程征拆及杆管线迁移工作;加快推进204国道新沂河防洪影响补偿工程、204国道连接线工程、产业大道改造工程、县道安防工程。截至目前,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842公里。

2.桥梁建设。相继完成民生大桥、盐河三桥、北陈集大桥等工程,累计改造农村公路危桥65座。快速推进白皂渡口撤渡建桥工程,预计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有序推进大丰渡口撤渡建桥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启动建设。

3.铁路建设。积极协助配合做好铁路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和地方矛盾协调及服务保障工作,连盐铁路于2018年12月底开通运营。连镇铁路连淮段于2019年12月16日开通运营,2020年12月11日全线开通运营。启动灌河港区疏港铁路专用线预可研等前期工作,已完成文本编制。

4.港航建设。配合省市完成灌河航道整治工程;建成灌河水上搜救中心,并投入运行。完成新安码头、和港内河码头主体工程;完成孙湾码头项目工可报告;推进灌河港区堆沟作业区散货泊位一期工程、长茂作业区东区码头工程、堆沟作业区和港建材码头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岸线报批,正在推进安全、环保等前期手续。完成航道标志标牌58座和张湾大桥防撞墩4座;共撤销渡口14道;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约8000万吨。截至目前,全县航道总里程174.54公里。

5.站场建设。积极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优化设计方案,抢抓工程进度,高铁站及站前广场、场内道路于2019年12月16日与连淮高铁同步投用运营;综合客运枢纽汽车客运站于2021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

(二)交通行业管理更趋规范。公路、运管、航道、海事等单位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努力维护水、陆运输市场良好运营秩序。

1. 运输市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成了城区公交1路、2路公司化改造,新增公交线路3条,更新城市公交60辆、镇村公交64辆,新开通4个镇的镇村公交线路,实现县域全覆盖;完成县城至堆沟、汤沟、三口等农村公交班线车辆更新。配合农村集中居住区住房改善工程,增设站亭、站牌246个,改造乡镇客运站1座。先后更新清洁能源出租车150辆。

2.养护管理。加强公路航道管养,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228国道治超站、三口公路应急基地、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投入运行;新增综合养护机26台,一级公路机械化养护率达100%。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达91,县道技术状况指数达82,乡村公路好路率达78%。完成航道清障扫床1718公里,疏浚土方30万立方米,修复护岸1800余米。开展航道秩序整治,清理盐河城区段违规船舶51艘。干线航道通航保障率达100%。

3.交通执法。加大运输市场整治,严厉打击无证运营“黑车”,累计查处黑车4454辆;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健全联合执法机制,落实源头治超措施,累计查处超限车辆2316辆。加强路政管理,依法清除违章堆放4000余处,非交通标志及条幅2600余块。加强路政航政管理,严格涉路(航)审批,累计办理路政航政案件962件。加强船舶监管,累计检查船舶1.2万余艘次,完成船舶检验660艘次,拆解船舶118艘。

4.安全信访。牵头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排查并整治安全隐患3600余处。全县“两客一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均达二级以上。牵头完成了《灌南县水上搜救应急预案》等3个预案修编起草工作,定期开展公路、水上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加大安全教育培训,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17次。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机制,加强源头防范,维护交通稳定发展良好局面。

5. 环境整治。分批次完成全县157个非法码头整治,交通环境整治“五项行动”代表全市高分通过省级验收。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牵头推进全县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圆满完成机动车维修行业VOCS整治。大力开展“双城同创”,助力灌南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持续推进国家文明城市创建。

6. 疫情防控。牵头做好新冠疫情交通管控工作,在全县国省干线、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置16个卡口,累计检查车辆5.4万辆次,测量司乘人员体温8.4万人次。督促指导高铁站、汽车客运站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客运市场、交通工程复工复产。落实常态化疫情管控措施,安排志愿者坚守汽车站、高铁站,协助开展体温测量、健康码、行程卡查验工作。


栏目类别